ECMO 撤机后 这个小伙儿用专属徽章给医生 "颁奖"
朋友圈里
医生护士们都在发些什么?
最近小编发现
ICU的同事们都在齐刷刷地“晒徽章”
嗯......
经过小编“周密”分析
这些徽章
全部出自一位“神秘患者”之手!
就在前不久
地坛医院ICU的医护们
为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
成功撤下ECMO!
从“鬼门关”走了一趟
对于年仅31岁的患者小李(化名)来说
无疑是一场刻骨铭心的生命考验
而他最想感谢的
就是连日来和死神抢人的ICU医护们
“不如用一枚枚定制的专属徽章”
“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吧”
这个想法就这样诞生了
对于孙瑶而言,这枚满含心意的徽章,不仅是患者的感谢,更像一束微光,让她在忙碌的值守中,再次清晰触摸到身为医生的责任,也真切感受到这份职业带给她的价值温度。
以下,是孙瑶的自述。
31岁的小李(化名)是一个高高瘦瘦的小伙子,因为发烧、呼吸困难等症状,不久前,来到地坛医院进行治疗。经过肺CT检查及痰菌检查后,他被诊断为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根据丰富的救治经验,我们医院的医生第一时间给予抗感染及经鼻高流量吸氧等处理。但患者肺部病变持续加重,因严重呼吸衰竭转入ICU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

进入ICU后,以刘景院主任医师、蒲琳主任医师为核心的团队对患者进行了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循环支持、抗感染等一系列救治措施。但患者肺部病变极重、病情进展快,呼吸机的支持条件极高。同时,我们在插管前就发现患者出现了皮下气肿,这可是个危险信号。
像小李这样的患者,本身就存在自发性气胸的风险,而卡氏肺孢子菌肺炎这类疾病的特点恰恰也是容易合并气胸,再加上呼吸机像吹气球一样帮助患者呼吸,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的呛咳、人机对抗都容易把患者的脆弱的肺吹破。像这样的患者,一旦出现气胸,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会出现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呼吸机不停地吹气,肺的破口像活瓣一样不停地往胸腔漏气,气胸难以愈合、呼吸机难以脱掉,而呼吸机辅助时间太长,不可避免会合并继发感染,一环扣一环,死亡结局可以预料。面对这样的难题,ICU团队第一时间组织了讨论,决定使用呼吸衰竭的终极支持手段:V-V ECMO(体外膜肺氧合)。
ECMO是体外生命支持(ECLS)的核心技术,堪称ICU的“终极武器”。 它通过一套管路将患者体内的血液引出来,在体外由一个“人工肺”(膜肺)进行氧合并清除二氧化碳,再由一个泵(人工心)将温暖的血液输回体内,好比是:患者的肺功能几乎完全丧失,ECMO在体外临时搭建了一个“人工肺”,承担全部气体交换任务。它让患者脆弱的心肺得以“休眠”和修复,为治疗原发病争取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我院ICU具有丰富的ECMO救治经验,在新冠疫情中,为许多最危重的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为仅仅依靠ECMO辅助,肺完全不工作,仅仅可以提供最高85%的氧合。而且对于清醒的病人,管路脱出的风险翻倍增加。而一旦实施成功,患者的舒适性会大大提高,肺部继发感染的并发症也会下降。面对风险和获益,ICU医师不惧挑战、迎难而上,在ECMO运行的第3天成功拔除了气管插管,在ECMO运行11天后,成功撤除了ECMO。经过经鼻高流量吸氧、鼻导管吸氧等续惯支持后,患者现在已经可以脱离氧气下床活动了。


小李的救治经历也让我们领悟到,ICU不应该是一个冰冷的、充满了机器报警声等无情的“鬼门关”,在ICU,时刻上演着生死时速,也充满了关爱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