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坛医院

工作动态

“秒级响应”创生机!北京地坛医院机械取栓救治两例高危卒中患者​​

字号: + - 14
发布时间:2025-07-02 点击量:

近日,北京地坛医院神经中心脑血管疾病诊疗团队上演“生死时速”,凭借“秒级响应”的智慧化救治模式与先进的机械取栓技术,相继为两名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打通“生命线”!

作为北京市卫健委“三级卒中中心”成员单位,医院努力打造脑卒中绿色通道,短时间内为患者准确判断与迅速施治,生动地诠释了“时间就是大脑”。

87岁老人突发偏瘫、言语不清,1小时打通生命线!

87岁的张大爷(化名)突然左边肢体完全瘫痪,双眼一直向左看,话也说不清楚。大约发作2小时后被送到北京地坛医院急诊进行抢救。高级卒中中心团队迅速对张大爷的情况进行了初步评估,NIHSS评分为11分,评分高于6分就意味着患者可能是大血管出现了问题,具体情况和病因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确定。

“脑卒中患者一般分为出血和缺血两种,需要先进行检查确定是哪种脑卒中。”医生经过头颅CT检查排除脑出血,初步判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于是团队立即启动溶栓治疗,DNT(从入院开始到开始静脉溶栓的治疗时间,国际指南推荐≤60分钟)为34分钟。药物溶栓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法,通常黄金时间是发病后的4.5小时内。但究竟是否为大血管闭塞,还需要进行头颈CTA(CT血管成像)确定。

经检查,团队最终证实了张大爷的病因——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急性闭塞,同时心电图检查发现张大爷患房颤,提示心源性栓子脱落所致梗塞可能性大。像这种大血管的堵塞单用药物很难完全消融血栓,要想真正解决张大爷的脑血管拥堵问题,还是需要进行机械取栓手术。

经过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团队与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导管室及麻醉科相关人员迅速完成术前准备,张大爷的手术开始了。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默契合作,团队采用先进的支架取栓联合导管抽吸取栓结合技术(SWIM技术)一把便将栓子取出,手术仅用时1小时。术后不到两周,张大爷出院时已恢复良好,完全可以自理。

49岁小伙睡梦中突发卒中,机械取栓+球囊扩张,拆除“不定时炸弹”

就在张大爷救治的两天后,另一名急性梗死患者——49岁的陆先生(化名)也被送到了急诊抢救。与张大爷情况不同的是,陆先生为醒后卒中,夜间发作时间不详,他是早上醒来发现右侧肢体无力,话也说不清楚,才被紧急送往急诊。因此,他的病情相比张大爷更为严重!他的NIHSS评分为18分,出现面瘫、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甚至已经呈现谵妄状态,如果不及时抢救,随时可能发生昏迷!

在排除脑出血后,因为不能确定发病时间,团队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溶栓治疗。然而,在进行CTA检查明确病因时,由于陆先生已经失去自主控制能力,频繁无意识地晃动使得检查一直无法顺利进行。为了尽快明确病因对症抢救,团队给患者使用镇定药物后为其进行了CTA及核磁检查。

从影像判断,陆先生是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基础上的急性闭塞。不过虽然“主路”堵死了,好在周围的“小路”还能通行。由于此前长期缺血侧支血管代偿良好,血流依旧可以通过“小路”流通,完全梗死的面积并不大。即使陆先生可能已经错过黄金时间,但是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在与家属沟通患者的情况后,神经中心团队及其他科室同样为其进行了机械取栓手术,虽然闭塞部分很快疏通了,但是重度狭窄还是存在。如果不解决狭窄问题,这条“主路”随时还会再次闭塞!为了缓解血管狭窄的情况,团队使用球囊对血管进行了3次扩张后,陆先生的血管狭窄已降低至50%,血流能够维持正常通过。经过两小时的抢救,患者颅内血管成功再通。陆先生后续还需要进行药物治疗,避免血管狭窄进一步加重。经过12天的住院治疗,陆先生基本恢复正常,康复出院。

“大脑中动脉是大脑最为核心的血液供应通道,一旦发生急性闭塞,常导致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失语甚至昏迷!”神经中心主任冯恩山说到,“对团队而言,每一次取栓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奋战,也是对技术熟练度与应急能力的考验。”

面对上面两位患者复杂、危急的病情,机械取栓成为逆转严重残疾甚至死亡的关键方案。这两例手术的实施展现了北京地坛医院在急性脑卒中救治领域的强劲实力与担当。未来,医院将继续致力于优化卒中救治流程,凭借高效救治体系的构建与团队协作优势,进一步提升本地区对于高致残、高致死率脑卒中的救治水平,以期挽救更多生命,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相关介绍

神经介入诊疗

北京地坛医院神经中心(外科)自2011年建科以来开展神经介入诊疗,涵盖各种脑、脊髓血管疾病,包括颅内动脉瘤、脑/脊髓血管畸形、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和慢性闭塞的开通治疗以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取栓治疗等,尤其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取栓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导管室配备有先进的脑血管造影手术设备,包括PHILIPS DSA机1台、SIEMENS  DSA机2台、GE DSA机1台,另有配备SIEMENS DSA机的复合手术室1间。此外,神经中心还开展了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脑/脊髓血管畸形切除术、烟雾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以及各类富血供肿瘤的手术切除等。复合手术间使开放手术与神经介入无缝衔接融合,一站式完成脑血管病及富血供肿瘤的术前造影、术前栓塞、手术治疗及术后复查。神经中心联合急诊科、放射科等多个科室,建立了一站式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可实现脑卒中患者在最短时间接受相应的静脉溶栓、机械取栓治疗或动脉瘤栓塞、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为这类患者争取最大的生存机会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在每周四下午心脑同治联合门诊,来自心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的专家团队共同为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联合诊疗,实现从挂号、检查、诊断、治疗、随访的全流程诊疗模式,并实现心血管、脑血管一站式造影,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高效的优质诊疗服务。

经桡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与经股动脉入路对比可明显提高患者舒适度,且减少局部穿刺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真正做到“随治随走”。神经外科自2023年3月开始开展此项新技术,实现了90%以上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入路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术,目前已经累计完成200余例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就诊体验。


科室负责人介绍

冯恩山,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地坛医院神经中心主任、神经中心党支部书记、神经外科主任。曾在北京天坛医院学习、工作6年,师从我国神经外科泰斗王忠诚院士及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于春江教授。2011年,参与组建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带领科室开展各种微创开颅手术及介入手术,年主刀手术量500余台次,以高难度的Ⅳ级手术为主,包括颅内肿瘤(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淋巴瘤、垂体瘤、颅咽管瘤等)、脑及脊髓血管病(动脉瘤、血管畸形、烟雾病、血管狭窄等)、功能神经疾病(癫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椎管内外肿瘤、重症颅脑外伤、脑积水、艾滋病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等。

在神经肿瘤免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脑积水、艾滋病相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科学研究有较深的造诣。参与多项北京市及国家级课题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撰写《感染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病例解析》,参与编写《颅脑肿瘤外科学》、《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等论著,参与翻译《牛津神经外科学》等书籍。


医生介绍

李风志,副主任医师,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神经介入专业组组长,多次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学习,熟练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及手术治疗,擅长脑及脊髓血管病一体化诊治及规范化诊断及神经介入治疗,尤其擅长颅内外动脉支架植入术、血管成形术、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及动静脉瘘的神经介入治疗、急慢性脑血管闭塞开通术以及神经外科复合杂交手术。

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参与撰写《感染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病例解析》等书籍。 担任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北京市神经介入医师协会会员、中国卒中协会神经介入分会会员。 

丁兴欢,主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担任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科青年医师分会理事、北京整合医学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熟练掌握显微镜、神经导航、神经内镜下的各类神经外科手术及神经介入治疗。

专长:出血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及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狭窄),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等。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主持承担4项院级、局级科研课题,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SCI 5篇,影响因子20分以上。